「潮」語


六年前我寫了篇《潮語》,批評 "升呢" 這類無好處的新詞彙。
今天,少人講 "升呢",但此歪風未有停止,例子如下:

素質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質素" 好或不同,多餘兼令人混亂
果效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效果" 好或不同,多餘兼令人混亂
亮點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重點"、"特點"、"特色" 好或不同,多餘
氛圍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氣氛" 好或不同,多餘
勢頭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趨勢"、"形勢" 好或不同,多餘
提速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加速" 好或不同,多餘
上馬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動工"、"實行"、"實施"、"啟動"、"推行"等好或不同,多餘
板塊 - 板塊本來是地質用語,但現在講股票也常見,應該用 "行業"、"類別" 、"" 等
品牌 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牌子"、"字號" 好或不同,多餘
造假 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作弊"、"失實" 好或不同,多餘
芯片 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晶片" 好或不同,多餘
視頻 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視像"、"" 好或不同,多餘
處所 - 傳達意思上並不比 "場所" 好或不同,多餘,甚至同廁所發音相近
內地 - 暗示香港是外地?外地是否等於外國?意思上及習慣上用 "大陸" 比較貼切
兩碼子的事 - "兩回事" 明顯更少字

有些「潮」語並非無好處,但太濫用,成為懶人用語:
打造 - 很多情況下,用製造、創造、建構、設計等詞更貼切
優化 - 很多情況下,用改善、改良、加強、提升等詞更貼切

另外,部份新譯名沒有好處:
新西蘭 - "紐西蘭" 是全譯音,比 "新西蘭" 的半譯意半譯音一致得多;另外貨幣簡稱是 "紐元",如果用"新西蘭",不知怎樣簡稱了
麻薩諸塞州 - "麻省" 用了多年,而且簡短得多
迪拜 - "杜拜" 的讀音明顯較接近 Dubai

以上的「潮」語,大部份是中國大陸用語。其實來自那裡不是問題,但無好處的新詞彙或濫用就不好了。

本篇會不斷更新。

留言

  1. 上面果d 例子並非潮語, 而是蝗語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所以我括住個潮字,但部份奶共的香港人確實當那些是潮語。其實新詞彙只要好用就不應計較來源,例如 "手機" 就是中國大陸用語,香港人以前用 "手提電話";"手機" 確實優勝而且廣泛通用了。

      刪除
  2. 「蝗語」的特色是傳媒老闆 (及政府) 為了刷鞋強迫前線員工使用的東西,是一種文化入侵,不管好不好都會繼續 7/24 發放。很多巿民都沒有看書習慣,只看電視,當然會被洗腦洗到以為這樣說是時尚。早兩日張建宗說的「正面的官商勾結」更是一絕,反映接觸得多蝗語的人,即使是多年前 AO 出身的官員也會腦便秘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我都聽過,甚至達自我審查的過火地步。有半官方機構要求員工以 "內地" 代替 "大陸",因為覺得 "大陸" 有貶意。其實大陸人也普遍用 "大陸" 一詞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睇波有人講"呢場波嘅速率好高", 速度咪速度囉, 速率?機械公程咩?

      刪除

發佈留言